5月15日晚,雷军在微博宣布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即将在5月下旬发布。这款传闻已久的产品终于正式亮相。至此,小米成为继三星、苹果、华为之后,全球第四家具备手机SoC芯片自研实力的厂商。 这一成果体现了小米多年来的科研投入和技术进步,也为小米进一步取得市场成功奠定了基础。然而,实现手机SoC芯片自研只是迈向新阶段的第一步,从自研到规模落地形成正循环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芯片作为技术王冠上的明珠,对于任何厂商而言,实现手机SoC芯片自研都是其科研实力的具体体现。拥有自研芯片能力意味着厂商能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自主把握产品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并进行针对性调优。这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差异化卖点,还能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 例如,在成本节省方面,手机SoC芯片是构成当前手机BOM成本的重要部分之一。随着上游制造成本上涨和芯片性能提升,目前联发科天玑9400芯片和高通骁龙8 Gen4的采购价格均已超过千元。对于国产手机厂商来说,这意味着仅芯片一项采购成本就达到旗舰手机售价的五分之一甚至更高。若厂商拥有自研芯片能力,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一巨大的成本开支。 以苹果为例,近年来苹果不仅自研手机SoC芯片,还致力于自研射频芯片、WiFi和蓝牙芯片等。其中,成本节省是推动苹果自研芯片的关键动力之一。据机构测算,苹果最新研发的C1芯片每年可为iPhone 16e节省数亿美元的成本。每台iPhone 16e可节省10美元,按2200万支的出货量计算,C1芯片至少为苹果节省了2.2亿美元。 除了成本节省,自研芯片还能使厂商在产品技术层面实现独立发展。例如,苹果的C1芯片提升了iPhone的能效表现,符合苹果在移动产品上追求低功耗的需求。在影像能力和AI能力的竞争中,自研芯片更是至关重要。过往经验表明,具备手机自研芯片能力的厂商如苹果、三星和华为都在高端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 尽管自研芯片带来诸多利好,但这条道路也充满挑战。首要挑战在于厂商能否构建起产品-芯片的良性自循环。自研芯片需要在性能参数和实际体验上不低于同期水平,否则很难被市场接受。此外,自研芯片是一个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先进制程流片价格昂贵,一旦失败将造成巨大损失。 其次,如何平衡与原有芯片供应商的关系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大多数国产厂商采用与联发科或高通合作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利益分配。如果小米采用自研芯片,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对联发科和高通造成收入损失。此外,美国对自研手机SoC芯片一直持警惕态度,小米是否会因此遭遇制裁也是潜在风险。 虽然小米自研SOC芯片的具体规格和表现尚不得而知,但这一成就已是巨大成功。从小米自2014年9月开始研发手机SoC芯片至今,已默默耕耘超过十年,证明了研发需要长期坚持。我们期待小米在5月下旬揭开玄戒O1的面纱。 |